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种植业管理司 > 滚动新闻

9月蔬菜产量增加  地头价趋稳

预计10月生产供应形势进一步好转

日期:2024-10-09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近日,我司在调度全国9月蔬菜生产情况基础上,组织国家气象中心、蔬菜主产省、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中国蔬菜协会及有关专家,会商研判近期蔬菜生产供应形势。总的看,随着秋菜陆续上市,9月蔬菜产量环比增加,地头价结束前两月大幅上涨走势,趋于平稳但仍处于高位。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5亿亩,同比增加94万亩,保供基础较好,加之10月天气条件总体有利,随着秋菜进入上市高峰期,供应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
  一是蔬菜产量环比增加。9月全国蔬菜产量环比增加,市场供应总体平稳。黄淮海和高纬度地区产量增加较多。内蒙古、辽宁、新疆、河北、黑龙江、山东、江苏等省(区)9月蔬菜产量环比均增加50万吨以上。主要是暑期和汛期过后,黄淮海地区天气条件好转,蔬菜产量回升。新疆、内蒙古等地加工番茄、加工辣椒集中采收,上市量较大。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部分地区产量有所减少。四川、贵州、湖南、甘肃、吉林、湖北、重庆等省(市)9月蔬菜产量环比均减少20万吨以上。主要是西南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对蔬菜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地头价先降后涨高位企稳。据蔬菜地头价定点监测,9月28种蔬菜月均地头价3.62元/公斤,环比下降0.3%,在7、8月持续大幅上涨后趋于平稳,但仍比去年同期高28.8%,比近5年平均值高20.3%。上旬地头价下行。9月上旬,主产区天气条件较好,利于蔬菜生长采收,地头价延续8月下半月的下行态势,9月11日降至月内最低点3.48元/公斤。中下旬多重因素带动地头价上涨。受华东地区台风、东北西北地区降温降雨、西南和华中部分地区高温干旱等影响,蔬菜生产管理和采收成本增加,加之处于中秋、国庆节日消费旺季,地头价转为上涨走势,9月25日涨至3.90元/公斤的月度高点。月末,随着河北、山东、江苏等产区秋菜上市量增加,价格略有回落。
  三是部分品种地头价涨幅较大。从环比看,番茄、芹菜涨幅超过30%。番茄月均地头价4.46元/公斤、环比上涨48.2%,主要是黄淮海地区7月定植的番茄,因汛期持续强降雨发生涝害,加之高温加剧番茄病毒病等传播,植株长势不及往年,9月番茄供应偏少。芹菜3.34元/公斤、环比上涨33.1%,主要是9月冷凉地区露地芹菜逐渐下市,前期北方持续降雨导致种植期推迟,当前供应衔接不畅。从同比看,大葱、冬瓜、花椰菜、芹菜涨幅超过100%。大葱2.55元/公斤、同比上涨193.1%,主要是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大葱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加之黄淮海等产区夏秋季多雨导致大葱减产。冬瓜1.33元/公斤、同比上涨118.0%,主要是8月以来北方持续降雨、南方高温干旱导致减产。花椰菜5.16元/公斤、同比上涨112.4%,主要是北方产区发生内涝减产。
  综合各方面信息研判,10月全国蔬菜供应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一是蔬菜面积同比增加。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05亿亩,同比增加94万亩,为保障秋冬蔬菜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秋菜进入上市高峰期。9月下旬全国蔬菜产量环比增长8.5%,产量提升较快。辽宁、河南、宁夏、四川等主产省(区)反映,10月份大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芹菜等露地秋菜将大量上市,设施生产的番茄、黄瓜、辣椒等开始采收,蔬菜供应量预计增加。三是天气条件利于蔬菜生产。据气象部门预计,10月份,除内蒙古中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等局部地区气温略低、降水偏多外,其他大部蔬菜主产区温光水条件适宜,对蔬菜生产较为有利。但10月处于季节转换阶段、天气变动频繁,蔬菜生产还存在一定风险。前期灾损设施尚未完全修复;华中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将增加抗旱成本;因8、9月份高温,部分地区秋菜品种推迟定植10—20天,后期可能出现局部地区、个别品种茬口衔接不畅。
  下一步,我司将继续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有序推进秋冬蔬菜种植,夯实冬春蔬菜生产基础,保障蔬菜稳定均衡供应。一是抓好重点产区。紧盯“南菜北运”主产区和北方设施蔬菜主产区,有序推进秋冬蔬菜播种定植,指导前期受灾的主产省,加快设施和菜田修复,稳定播种面积,为保障冬春淡季蔬菜供应打好基础。二是强化防灾减灾。制定发布冬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北方地区提前防范低温寒潮天气,提升设施增温补光性能,可能受台风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提前加固设施、疏通沟渠,增强抗风排涝能力。做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确保质量安全。三是加强信息引导。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信息监测预警,准确研判生产供应形势,指导各地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种植茬口,保障蔬菜均衡供应。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预期引导,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附件: 9月主要蔬菜品种地头价监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