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力推进绿色植保 确保农药减量晚稻丰收
浙江省农业部门大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目标,以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为路径,集成推广晚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一、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农业厅将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列入对各市农业部门的考核内容,确保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从8月起,实行晚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周报制度,及时调度各地晚稻病虫发生及防控进展。8月中旬,召开全省推进绿色防控暨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对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在落实。近日,又组派4个督导组,深入防控一线实地督导,确保防控责任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科学监测,及时预报。全省植保系统切实加强系统监测和田间普查,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周报制度,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预报。8月初,省植保检疫局召开全省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研判病虫发生形势。加强与气象、电视部门协作,联合开展电视预报。在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信息网、浙江农村信息报等媒体上发布病虫信息。通过浙江农民信箱、“浙江植保在线”手机APP,对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和种植大户开展对口服务。据统计,全省发布秋粮作物重大病虫情报、动态、警报500多期,电视预报100余次,通过农民信箱发布短信120万条,微信1000多条。
三、扶持发展,融合推进。今年,省、地财政对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资金超过1.2亿元,扶持服务组织新增高效植保机械3000余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100多架。全省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5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40%以上。全省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县11个、示范镇28个,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239个,集成推广了一批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模式或全程解决方案。
四、技术支撑,示范带动。全省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集中展示区50个,水稻病虫草害全程解决方案示范方42个,开展新农药、新药械试验36项。各地举办植保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农药经销商等2万多人次。加强农企合作,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共建3个万亩、2个千亩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据统计,今年全省农药使用量预计减少1080.8吨,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956.9吨。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植保植检处供稿